这一点,武官们也得集体上疏。
\n
只可惜他们面对的皇帝不是别人,是有着开疆拓土军功的朱祁钺。
\n
勋臣们没有跟着上疏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并没有被损害,而且他们都是朱祁钺拔擢的人,他们自然不可能跟着武官们瞎闹。
\n
朱祁钺早就做足了准备,所以武官们的奏疏毫不意外被驳回,军改继续。
\n
退伍的士兵都被转业为地方兵马司的兵员,尽管俸禄没有以前高了,可训练强度也跟着降低了,生活也更为方便,所以无人反对。
\n
当然,在此期间也不是没有武官闹事,但他们的下场就是被羁押,最后经三司会审,落得个处死的下场。
\n
大明朝不缺会打仗的人,哪怕没有杨信、方瑛、赵辅他们,朱祁钺也能带着自己的八个儿子,拉扯起数万大军,平定叛乱。
\n
在这样的背景下,军改的事情只用了三年就彻底尘埃落定。
\n
军改过后,明军数量保持在一百万左右,其中海军十八万,陆军八十二万,军费从三千二百余万下降到二千五百余万。
\n
军改过后,朱祁钺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在随后对大明的经济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n
景泰十年三月初五,朱祁钺下旨发行五千万贯大明通宝纸币。
\n
大明通宝纸币以“两”为单位,锚定物为金银,基本就是现有铜钱的平替。
\n
经过从朱棣到朱祁钺几代的努力,大明金库中的黄金储备为一千六百余吨,足够发行二亿六千余万大明通宝。
\n
算上银行、国库持有的白银,能发行的纸币数量近六亿。
\n
朱高煦曾说他给朱祁钺留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