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大明的内部矛盾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缓解,土地的增长的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大明的人口增长速度。
\n
除此之外,殿阁大学士王守仁上疏建议重视北方农业的奏疏也得到了朱见深的重视。
\n
西域的棉花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种植,然而大明本土的工价却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n
成化十二年三月,王守仁上疏建议将一些低端工厂转移到南洲和北洲、东洲,利用当地的低工价来增加收益。
\n
这一建议得到了朱见深的认可,中原的大量低端工厂被迁移海外,大量人口失业。
\n
不过不等百姓怨言,在王守仁与李东阳、杨一清、杨廷和、张璁等人组织下,大量轻工业工厂在当地建立起来。
\n
在这一过程中,王守仁主张北方重农重工,南方重农轻工,但他的建议被其余人否决。
\n
众人并非觉得他的提议有问题,而是由于渤海、辽东等地毕竟是世宗的龙兴之地,加上许多勋臣势力颇大,所以谁都不敢轻易改动东北渤海和辽东的经济政策。
\n
果然,当王守仁的提议传出后,弹劾他的奏疏便如雪花飞来,看得人眼花缭乱。
\n
朱见深力排众议,不仅没有下放王守仁,反而把他从殿阁调往兵部担任兵部尚书。
\n
成化十三年,阿拉伯半岛的各方势力除去鲁迷(奥斯曼)外,其余基本加入大明宗藩体系。
\n
成化十四年,朱见深将自己的几个儿子册封往北洲和东洲去。
\n
此时的大明尽管科技较洪熙年间先进太多,但反而是这种先进使得东洲、北洲等地方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n
同年东洲与北洲的大明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