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保障交流不会出现问题。
\n
电话出现后,倍感方便的朝廷立即在地方和北京之间设置电话三万六千部,每部电话及线路根据距离,价格在二百两到五百两不等。
\n
天启十年,电话行业经过三年的发展,终于在朝廷的推动下,由权贵走向了大众。
\n
五月初三,北京街头出现了公共电话亭,付十文制钱可通话一分钟,赢得了广大百姓的喜爱。
\n
彼时北京人口已经达到了四百万之巨,城区面积基本包括了朱高煦前世的北京四环以内范围,因此一个公用电话能省去许多麻烦。
\n
眼见百姓接受,大明朝开始铺设起各地城镇的电话线路,大批信使不得不转行送乡镇书信,大量百姓因此失业。
\n
这样的情况,使得许多百姓各寻出路。
\n
这是人类史上流动速率最频繁的时刻,大量的在大明生活不如意的百姓,开始主动迁到北洲与中南半岛,乃至西洲。
\n
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却也造成许多“大明代工厂”的轻工业国家内部出现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n
朱由校的开放,使得大明朝这一时期的思想、哲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n
由于此前的许多大明皇帝做的不错,所以即便民间出现不少“大胆”的思想,可百姓们终究还是觉得大明会一点点变好。
\n
如他们预料的一般,大明地区的许多工业区开始使用流水装配线,而这种大规模的生产使商品价格降低,产出更多,汽车也因此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n
报纸、电台及电影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为人类带来巨大影响,它们娱乐大众,同样可以传播各种政治信息。
\n
杀虫剂、化学肥料的发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