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一轮属于西洲的军备竞赛由此展开。
\n
为了预防有可能发生的战事,朱慈煊秘密令六军都督府制造航母,改良各类军械,并对上直陆军和东洋、东海、大明洋、南洋、南海等满剌加海峡以东舰队展开换装。
\n
崇祯三年,大明军费从原本每年三千八百万两,提升至四千五百万两,占比同年财政收入的13.8%……
\n
同年,西洲各国军费最高的为法国四百六十万两,其余大多在二百万到四百万之间,军费占比财政收入基本在30%-40%之间。
\n
这一年,奥斯曼的军费是六百万两,占比财政收入为48%……
\n
对于殖民地的争抢,主要是昆仑洲北部地区。
\n
崇祯四年,奥斯曼国准备在埃及地区修建一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运河,遭到大明谴责而终止。
\n
尽管这条运河的修建对大明也有一定好处,但这却触及到了昆仑宣慰司的利益,而昆仑宣慰司的利益也就是六军都督府的利益。
\n
针对这一点,六军都督府与六部的扯皮由这一年展开。
\n
对于六部和资本而言,运河的修通无疑能缩短西洲代工的时间,而时间就是成本。
\n
对于六军都督府而言,运河一旦修通,那就代表昆仑角的重要性下降,可直接获得的利益也将下降。
\n
双方的扯皮并没有持续太久,毕竟军中不少资本也希望缩短前往西洲贸易时间,更何况大明承平五十余年,没有新晋武勋担当中流砥柱,大部分勋臣武官早就转向文治了。
\n
大部分国公府都是军政一把抓,运河能否修通,他们都可以获利,所以他们的态度并不坚定。
\n
正因如此,这场所谓的扯皮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结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