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东北,还是手工农业的天下。
\n
春天用牛拉犁翻地,夏季人工铲草,秋天收割,先手镰刀把玉米株割倒,摆成一铺一铺,人坐在玉米铺上,手工把一穗一穗玉米剥开,取出玉米棒子。
\n
再用两轮车把玉米拉回家,上仓通风阴干,收成换钱或当作粮食。
\n
剩下的玉米秆另有妙用。
\n
家里养牛马的,玉米秆是大牲口整个冬天的粮食。
\n
吃不完的当作柴火,冬季取暖做饭暖灶用。
\n
陈一天跟在一帮孩子后面,在收割完的玉米地里疯跑。
\n
他和“蝴蝶膀”年纪较小,走在最后。
\n
玉米秆被镰刀割倒,地面上留有10厘米左右的根茎,东北叫“苞米茬(zhǎ)子”,坚硬锋利,向天的小尖刀一般,城里小孩陈一天走得很小心。
\n
远处有放养的几头牛,被吵闹的孩子们惊到,踏出缓慢而沉重的脚步,往更远的地方走去。
\n
这块玉米地在山脚,玉米早已收割完,玉米秆被绑成一人粗的一捆一捆,几十捆堆在一起,像一座座平地而起的小山。
\n
山色妩媚,深褐浅黄。
\n
田地的边缘有一处废弃的排水设施,早些年土地公有,生产队所建,已看不出原貌,只有一侧水泥斜坡是完好的。
\n
水泥斜坡呈45度角,嵌进山坡,顶部被荒草包围,底端就是田地。
\n
大孩子们先发现这个游戏设施。
\n
陈一天跟他们排成一排,爬上山坡,再轮流从水泥坡上滑下来。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