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楚悼王生前坚持吴起的法令,却管不到身后事。他一死,主持变法的吴起便被楚国老氏族们射杀在他的灵柩前。
\n
他的继任者楚肃王没能抵挡住来自旧势力的反扑。最终,吴起与楚悼王所变之法尽皆被废。
\n
这一成功,一失败的变法案例,也给卫鞅带来了不少启发。
\n
卫鞅在魏国为官时,也曾反复思考过李悝与吴起的成败得失。
\n
而后,卫鞅得出了结论,法令固然重要,人也同样重要。
\n
再正确的法令,若没有能够将它维持下去的国君,照样无用。
\n
基于这种种考量,卫鞅并不准备一见到秦公,就向秦公说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n
他打算先好好试探一下这位秦公,看看这位秦公究竟是不是能够与他共事之人。
\n
卫鞅一路来到了栎阳,这是如今秦国的国都。
\n
在过去长达三百年的时光中,秦国都以雍城为都,直至秦孝公之父秦献公继位后,为求“北却戎狄,东通三晋”,便将都城迁到了栎阳。
\n
栎阳是一座新兴的都城,不如临淄繁华,不如大梁气派,但在卫鞅眼中,这座城池却与苦穷的秦国一样,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n
与卫鞅不同,一些士子才来到秦国,便不由嘀咕了起来。
\n
这秦国也太穷了吧?就算他们能够在秦国获得高官厚禄,也没有地方可供他们消费啊。
\n
一时之间,有些人打起了退堂鼓。
\n
但不管怎么说,来都来了,他们准备先见秦国国君一面,再做打算。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