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河流。
又过了不知多少个世纪,宇宙再次膨胀,行星用尽全力拉扯着表面的山川汪洋,宇宙网格中,靠近行星的地方,空间出现扭曲,空间不再是开始的模样,有了不同层次。越靠近行星的部分,越压实,远离行星的部分更发散,就像一个三维的漏斗,物质从远离行星的发散位置,缓慢的漏向行星的方向,引力诞生了。(引力宇宙诞生之初就存在,只是随着天体质量变大而更形象。)
行星抵抗了无尽的岁月,无尽的物质附着在行星表面,行星的体积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行星的星核不堪重负,拉扯外围固体的能力越来越弱,行星外围的物质开始缓慢解体,飘向无尽的空间深处。远离行星星核的行星外围物质,不断接触宇宙中的反物质,在某种契机之下,正反物质湮灭,宇宙的总质量变少,总能量增加,消失的质量一部分转化成新的形式——生命。行星表面,宇宙膨胀的拉扯力和行星星核的引力达成大致平衡,无尽的生命在力的驱使下,逐渐向行星表面蠕动,越远离星核,星核引力逐渐减小,宇宙拉扯力逐渐变大,生命的个体体型逐渐变大,逐渐形成了最早期的碳基生命。
宇宙时刻不停的膨胀,碳基生命时刻为抵抗宇宙膨胀带来的拉扯力而挣扎,部分单细胞碳基生命为了拥有更强的抵抗力而彼此融合,形成了更高等级的多细胞生命形态。
不论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命,为了生存,凭借本能不断从外界吸取更多质量,质量转化成的能量,一部分供给自身成长,大部分转化成反物质散逸在宇宙空间之中。在宇宙拉扯力作用下,生命个体不断膨胀,直到达到某一个平衡点,生命个体能够自然抵抗来自宇宙的拉扯力,体积不再长大,新陈代谢达到平衡状态。
当正反物质湮灭时,赋予了生命特殊的能力——意识。其中动物包含百分之九十九的非主观意识和百分之的一主观意识,主观意识使生命能够控制能量操控躯体,非主观意识控制质量朝能量不断转化。而植物几乎全是非主观意识,主观意识微乎其微。
生命从能量开始诞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