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赵大文和老孙氏谈论的内容跟赵大勇说了一遍,不是她想偷听,而是他们声音不小也没关门,她在院子里听的很清楚。
“你觉得是真的吗?”
“八九不离十,为啥有钱人家的孩子容易出人才,除了家里有钱供他们念书,启蒙的早,还有便是夫子请的好。
我在县城卖菜,经常听到他们说特别有钱的几户人家孩子从来不去学堂,都是在家请的夫子。
那些夫子全是京城,府城请来的,有些甚至请举人来教,只有没门道的,不咋滴的念书人才会去书院教书。
也有好的夫子在书院教,可是也不会在我们县城,而是去府城,那边有很厉害的书院。
还说人家是考上秀才后才会选择去那些书院念书,里头不止夫子好,同窗身份也都不简单。”
“听你的意思是说他们考上秀才前都是在家念书的咯?”李氏不知道还有这事,她以为送去学堂就是顶好的了。
“嗯,是这个意思。”
“三弟家的夫子可能也是很有学问的,要不然不会他们两个都这么好成绩。当家的,你说我们去求他他会答应教三柱子吗?”
“三弟点头准可以,只怕是他不会答应,你没听大哥说吗?他去求了都没点头。他不想我们超过他,自然不会给我们好夫子。”
“是呀,”李氏丧气,“原来以为大哥已经是极好的夫子了,学问比三柱子的夫子好上很多,却没想到……三弟瞒的真紧。”
“谁说不是呢。先看看吧,大哥能成功我们就去,他不会厚此薄彼。大哥不成,我们也不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