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大病初痊,又临太后驾崩,闻之大恸。于皇仪殿之东楹,悲恸召见辅臣,商议葬仪诸事,命吕夷简为山陵使,宣遗诰,趋百官贺太后于内东门。
内侍将御旨传至染坊时,莫兰正与人合力将布匹从染缸中捞起,她穿着灰布麻裙,青丝用一枚银簪子随意挽在脑后,撸起袖子,将手浸入热水中,烫透了骨头。她哆嗦着跪在地上听内侍宣旨,听见“太后薨殁”四字,脑子轰隆隆响个不停,跌坐在地上,无力直起腰来。
她的眼角溢出泪水,父亲死的时候她也未哭,如今听说他母亲死了,想他亦要经受丧亲之痛,自己却不能陪在身侧宽慰,只觉心如刀绞。
染坊置在禁宫最西角边上,隔着暴室,临近仁明殿。染坊的宫人皆是罪婢,吃穿用度时常短缺,亦无人理会,若得病了也不许告假,只许捱着做事。
一日复一日,半刻也不许松懈。
子非病疾早已痊愈,听闻莫兰诸事,皆以为奇。她时常省着自己的吃食拿去看望莫兰,自病后,她日渐消瘦,如今身姿竟与莫兰无异。待她瘦了,身旁宫人才惊觉她五官精致,皮肤白皙,面貌甚美,惹得仁明殿众人纷纷要戒饭食,以求清瘦窈窕。
时日渐长,已是初夏。
染坊炙热如蒸锅,又时时燃火煮着滚水,许多贱婢熬不住炎热,纷纷沾惹了暑气。莫兰甚懂饮食,染坊后种着几株梅子树,虽未全熟,但晒干了做酸梅汤倒是甚好。故日日晨起先去摘了青梅子,放于院中晒上半日,再煮大锅的梅子汤,用坛子装了,汲入井水中凉上一夜,第二日便分给众人品食,消解暑气。有宫人从未吃过如此饮子,只觉味道甚美,又解渴消暑,不禁对莫兰钦佩不已。
染坊的尚宫已垂垂老矣,宫中诸事看得极淡。年轻时还有些严厉凶狠,如今年纪大了,愈来愈和善慈祥,见莫兰如此,看在眼中,颇为喜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