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只是燕王如此说,倒不知是何意?”赵祯眼神冷如九尺寒冰,声音里透着森冷的寒意,道:“朕绝不能让他的计谋得逞。”
次日,赵祯下了哀痛诏自责不认生母之过,追尊李妃为皇太后,谥曰“庄懿”。一时间,朝野上下流言四起,诋毁刘太后者众,各地朝臣均上谏应惩处刘太后母家。民间也盛传刘太后用计害死了可怜的李宸妃,将官家据为己有。
赵祯凝望着案几上的九龙抱爪金镶玉书镇,下面压着厚厚一叠奏章,皆是历数刘太后生平错事,请求撤去其封号及家族荣赏。赵祯并不是糊涂之人,此事虽是刘太后不义,但于他却确有教养之恩,他又如何能忘?
可若不严惩,这场风波又如何能平复。
莫兰知道赵祯烦闷,特意日日来福宁殿侍奉,见他苦楚难言,只望着案几发呆,便冲了一晚龙凤茶团呈过去,故意道:“六郎烦闷之事,可愿说来听听?”
赵祯抬头看了看莫兰,接过茶,良久才道:“听闻城中相传是大娘娘毒死了庄懿皇太后,朝野上下也议论纷纷,流言蜚语甚多,皆上奏要朕惩处刘氏一族。”停了停,眼中露出哀戚之色,怅然道:“但大娘娘对朕视若己出,克尽母职,朕又不是傻子,怎会不明白。如今她尸骨未寒,旁人不知就里,只知鄙夷痛骂,朕不能保住亲身母亲,竟连养母身后名誉也难保住,实在不孝。”
经过几日思索,赵祯早已回转过来,若说起情谊,刘太后待他并不比旼华差。他那日骤然听闻,确实愤怒,但沉思过后,忆起从小至大与刘太后之间的种种,又想到如今旼华的尴尬境地,不觉触动了心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最终还是选择了原谅。
莫兰手上无事,往朱漆盒中拿了上贡烟墨,放入砚池中轻轻推磨。她深知赵祯心思,陡然一计,又似随口道:“竟然众人都信是刘太后下的毒,六郎不如将计就计。”说着,伏至他耳侧细细谋划,赵祯听了,眼底微微露出笑意,道:“朕的莫兰果是聪慧,能替朕解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