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北堂书钞,这世上之人能如先生者,稀矣……”
虞世南笑如春风,摆手道:“遍览天下文章,此吾毕生所愿也,玄龄不必如此,你有治世安民之才,此去定能施展抱负,报效家国,将来之成就,非吾等摆弄文字者所能及也。”
其实只这一句话就说明了两人志向不同,一个一心着书立说,满眼皆是锦绣文章,另外一个热心名利,有安邦定国之志。
他们虽然都可以归为文人之列,可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人生路上所看到的风景自也大相径庭。
看着云澹风轻的虞世南,房玄龄稍有些羡慕,羡慕的自然是人家满腹诗书,着书立说,清净之余,留名青史的迹象已显。
当然了,他也知道虞世基之所以把仕途放在一边,致力于着述成说,还是因为虞氏经了大难,没剩下几个人,不想再沾惹是非的缘故。
…………
房玄龄没急着走,和送别的人说了说话,没有一点不耐之色。
流程走的差不多了,虞世南率先离去,房玄龄也翻身上马,拱手于留下的人等道别,只有薛德音也上了马,准备再送房玄龄一程,一看就知道还有话说。
房玄龄一行人数不少,出了十几个跟随他一起去晋地上任的官员,还有两百多人的护卫。
其中有五十个羽林军卒,剩下的则出自屯卫军,到了房玄龄这个级别,得到这个待遇一点也不稀奇。
这些护卫中的一些人,也会在之后于晋地谋取一些官职,以方便房玄龄能够尽快的顺利执政地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