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
国人对于越野车是极其偏爱的,看到拉达尼瓦那大气的造型就被迷住了,各种羡慕。
坐车里的三姐妹排场拉满了,就像领导出巡似的,但是施秋晴等人也不感到局促,因为以前开摩托车进城同样会被市民们行注目礼,早已习惯了,至少开越野车还有窗户阻隔着呢。
初五出来玩的人多,闹市拥挤,拉达尼瓦在市集外远远地就找了个地方停下了,80年代街市还没划停车位,也不需要停车收费,只要是停得下的地方都能停。
几人下了车,好些日子没进城了,施秋玲兴致勃勃的:“人可真多哇,这几年卖东西的也越来越多了呢!”
幺妹说的其实就是沧城的一个显著变化,计划经济时代渐渐落幕,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最明显就提现在商贩的增加,还有那些原本禁止私人摆卖的商品,也在逐一解禁。
许承安拿起海鸥相机,“咔嚓”“咔嚓”地就对着周围拍了几张。
施秋晴见状就不解了:“承安,大街有啥好拍的啊?”
现在用的还是胶卷相机,数目相机的时代尚未来临,拍照可是得消耗胶卷的,一卷富士或柯达的彩色胶卷得二十多块,如果冲洗出来更贵,拍两套胶卷下来都顶得上只便宜点的傻瓜相机了,拍照可以说是种奢侈行为,真有拍照需求的,基本只拍人,或者连人带景一起拍,很少像许承安这样随便拍街景的,更何况这街景也没多特别,所以大媳妇深感奇怪。
许承安笑着解开了她的疑惑:“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变化得很快,每过一两年都是新的样子,所以我想用相机拍下这些画面当成留念,没准过得几十年以后,沧城和现在会是天壤之别,到时把这些老照片拿出来看看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