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觉得刘彻把刘挽推出,卫青和霍去病提至相位上存在的任何所谓不公都平息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个人再认为有所谓的不妥。
\n
这就是刘彻的高明之处,平衡之道。
\n
下朝后的刘挽被刘彻提点跟上,刘挽感慨道:“我朝得汲黯中书令,甚幸。”
\n
刘彻很自觉的补话道:“亦是朕之幸,你们之幸。”
\n
话不必说得太直白,都懂得彼此的意思。
\n
刘挽重重的点头,很是认可刘彻这句话。
\n
“虽然宁缺勿滥,门下侍中还得挑一个人。”刘挽提醒,刚改的官制,直接放空一个部门,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n
“虽不能用为门下侍中,侍中之下难道不设人了?代行侍中之责,无侍中之权,有何不可?”不得不说,在如何任用官员的事情上,刘彻是相当的有发言权,几句话立刻把刘挽提及的问题解决了。
\n
“且让桑弘羊入门下。”不仅如此,刘彻更是直接拍板此事,立刻让人去安排了。
\n
刘挽提醒道:“不知百姓之苦的官,身居高位,未必是百姓之幸,大汉之幸。”
\n
父女皆相知,刘挽提出这一点证明她有问题的,刘彻既问:“何意?”
\n
“入六部或三省,须得有实打实的政绩。治国有方,安一处百姓,这才是真正的功。”不是想对付世族们吗?想来如果到了底层的人们,总会遇上一些人教他们一些道理的。世族势大,他们想以十几年的布局动摇世族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只能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影响世族里的人,能够影响到一个都是幸事。
\n
是以,必须要立下规矩。
\n
不能让一群人坐而论道,不知民之苦,总以家世占尽世间的便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