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仙的文官之路就此断绝,不单被逐出了繁城,失去了皇帝的青睐,甚至连在外郡的仕途也屡屡受挫。他的面前总会出现一些粗鄙囊膪的对手,除却出身优渥几乎一无是处,若在繁城官场,他略施小计就能让这些金玉其外的豪门之后原形毕露。
\n
但偏偏他已不在繁城,而繁城之外,偌大新恒,有太多太多皇帝的威光不及的阴暗角落。在那些角落里,“能力以外的凭仗为零”只是个笑话。
\n
从如梦似幻的繁城才俊,转眼间跌落至此,黎奉仙并不觉得这是失败者的常态,更不觉得自己的失败是巧合。那看似顺理成章的贬谪调令背后,分明有着卫国公府的影子。而那个影子,也分明是杨五逸故意留给他看。
\n
当然,直至今日,这些事情也只是停留于猜测,黎奉仙手中没有任何真凭实据。且从理性的角度思考,更是难以说得通——他和杨五逸虽然结怨,却并非死仇。对方堂堂杨家人,有什么必要如此记恨一个出身微末的手下败将?
\n
但黎奉仙却对此坚信不疑,而坚信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杨五逸很清楚,只要给黎奉仙任何一点机会,他都会卷土重来。
\n
事实上,黎奉仙也的确卷土重来了,他投笔从戎,而后以卓著的军功再一次回到了繁城,并得到了先帝的无比青睐——先帝很少关注那些失败过的人,但是失败过却能凭借一己之力挣扎回他的视野的人,往往又能得到加倍的青睐。
\n
于是黎奉仙再一次踌躇满志,以为终于能够复仇雪恨。但是,他的人生道路却再一次迎来了急转直下。就在他准备于先帝面前大展宏图之时,先帝却莫名退位,遗诏竟是令太后垂帘听政!
\n
于是,最适合黎奉仙发挥的竞争环境一夜间不复存在,掌控朝堂之人是杨家人,是杨五逸奉之如母的长姐。而那位太后的治国方针则是求稳。
\n
先帝轰轰烈烈整治国家数十年,也的确到了稳字当头的时候,太后的选择没有丝毫欠妥之处,但对于根基尚且不足的黎奉仙而言,这种国策的转变却堪称致命。而雪上加霜的是,那个在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