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而接下来便是徐韶华抒发宏愿,愿为天子尽忠,为百姓尽心的美好愿景。
\n
“……若天下太平而使圣心则安;圣心安之而无为之治,是四海一家,万民归心矣。谨对。”
\n
随着最后一笔落下,徐韶华将手中的毛笔轻轻搁置在一旁的砚台纸上,他方才吐出一口气,一边用真气疏通酸痛的经脉,一边重新将这篇对答审视了一遍。
\n
魏主考此题意在先声夺人,既让圣上如鲠在喉,又让如徐韶华这样知道内情的学子左右为难。
\n
到底是要赞同圣上无为而治的观点,并对其大肆举例论证,还是抨击此题不该,以致乡试落榜?
\n
而徐韶华选择剑走偏锋,以史为例,以晏南旧事为例,深切论证天子无为而治中官员的重要性。
\n
而众考生前来科举,不就是为了入仕为官?
\n
是以,接下来徐韶华的宏愿也是情理之中,至于右相借魏主考之口拷问徐韶华的心意之事,以徐韶华与其两次会面的固有印象,如今他这一腔少年意气,只怕也在右相的意料之中。
\n
一道论题,让一众知情的学子冷汗淋淋,此刻徐韶华已经写完了这道论题,可实则还有许多学子尚且未曾动笔。
\n
是以,这乡试第二场让贡院中的氛围越发的低迷起来,徐韶华先啃了硬骨头,之后的两道题目虽也都不甚容易,可也被徐韶华在第二日午时前答完。
\n
而之后的一日半,徐韶华都在思考右相此番所为的其他用意。
\n
徐韶华总觉得这一次右相特意派人来此出这样一道题目,有些奇怪。
\n
他,急了。
\n
可是,右相又因什么急?
\n&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