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许青云一己私欲, 为了用先帝玉佩献媚圣上, 却不惜对稚童下手;为家族子弟科举,不惜算计囚禁其他学子, 而最后却也因此招来钦差, 自取灭亡。
\n
再说本朝平南侯,他好名,固有私心,可即便他有私心,却也是在国难之时, 敢为人先, 何人能说他一个不好?
\n
徐韶华一时思绪纷飞,随后深吸一口气, 铺纸磨墨,挥毫写下:
\n
“学生谨对:私心者, 不应论之私情, 而应论其心。文死谏武死战,以赢得生前身后名, 是故,私心古来有之。
\n
若民无私心,则昏昏度日,不事生产,而至家无斗储,人丁凋零;若商无私心,则贸易不通,耳目闭塞,而至国库不丰,民心难安,此将国之不国,民之不民。
\n
然,此心应论之以善恶,应论其行事之结果,若以善心却得恶果,此为正中之偏,若以恶心而得善果,此为偏中之正。是以,若君子而论私心,应三思而行,思其因,思其情,思其果。”
\n
徐韶华因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一时有感而发,当初他之所以在得知军报有异后,明知前路渺茫,明知此去或许会打乱他这些年的种种筹谋,可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去了。
\n
盖因,若是他的猜测成真,若是傲舜大军挥师而下,这后果他承受不起,更不愿看到。
\n
若是说的自私一些,他为的是自己的家人安然无恙,可那些驻守寒塞的将士便不是这样的想法吗?
\n
他们拼死守护的百姓之中,本就有自己的家人,正因如此,所以他们才能悍不畏死!
\n
三思而仍往,此事必行!
\n
这是一道论题,但更多的却是在与自己的理智和感情斗争,但谁又能说这样的私心有瑕?
\n
无人!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