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轻轻摸了摸后,计成问道,“这是……漆?”
\n
“对。”程安茉点头。
\n
除了火灾,虫蛀与腐烂是影响房屋寿命的另外两个“杀手”。
\n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代的工匠们会选择本身就比较耐腐蚀的木材,民间有俗语道,“水浸千年松,搁起百年杉。”由此可见,古代的匠人们很早就已经发现,不同的木材防腐性能不同。而根据这些木材的耐腐蚀性,工匠们又分别将它们用在了不同的部位上。
\n
但这些木材只是比较耐腐蚀而已,等时间久了,风吹雨打的,还是会缩短这些木材的使用寿命,所以,为了防止木材被雨水浸湿,工匠们便在屋顶上使用了较大的出檐,之后出檐越来越高,又逐渐形成了飞檐,不仅可以减少雨水与木材的接触,也给建筑带上了飘逸灵动之美。
\n
到了这一步,古代的匠人们仍旧觉得不够,便又想办法调配药剂,比如明朝的周履对曾经在《群物奇制》中记载,“活湿松木段柱顶上凿一窝洞,以桐油注入,搁起一夜则水自下流,干又不生白蚁”。
\n
比如葛洪所著《抱朴子》中记载,“铜青涂木,入水不腐”,古代所称的“铜青”,其实是一种醋酸铜溶液。而现代科学也证明了,上述两种方法确实有较好的防腐效果。
\n
当然,还有石灰水、盐水、明矾水等等,也可以用作防腐。
\n
或许古代的匠人们不明白这其中的原理,但是大量的实践却让他们逐渐掌握了这些技巧。
\n
计成作为一名造园师,建筑也是他必须接触的一环。
\n
还在园林区的时候,因为留存下来的大部分都是也难怪古代方法处理的,他倒是没有觉得有哪里奇怪,但等到进入了住宅区,经过了现代办法保护与修复的古建筑,便自然而然地引起了他的注意。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