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组长点头:“明白。”
程时:“先说正极材料改性。想要提高国产氢氧化镍的实际容量,只要引入钴掺杂技术。使氢氧化镍晶粒细化至100nm以下,电导率就能提升3倍。”
组长问:“原理呢?”
高学历知识分子就是这样子的。
不管你跟他说什么,他都要问为什么。
哪怕是学车的时候,叫他倒车入库的时候对准三点,他都要问为什么,什么原理。
虽然这样可以不被轻易蒙骗,以后还能举一反三。
但是有时候确实让人挺无奈的。
程时说:“这个详细解释起来就比较复杂了。简单地来说,钴掺杂是通过结构优化-导电网络构建-动力学调控的三重机制来解决氢氧化镍在镉镍电池中的容量瓶颈。结构优化包括晶体结构优化与活性位点暴露。”
“还能抑制不可逆相变。因为在充电过程中,β-Ni(OH)₂易转化为γ-NiOOH并伴随体积膨胀,导致结构坍塌,而出现利用率下降。而钴掺杂通过晶格应力调控和在充电时形成氧化态稳定性更高的Co³⁺,达到电荷平衡,来抑制结构变化。”
“钴还能在氢氧化镍颗粒表面形成连续导电网络。同时能优化电子传输路径,增强离子传导。拓宽质子通道,加速氢氧根扩散。优化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增强高温稳定性。其中任何一个展开,都是一篇论文,我就不在这里详细叙述了。”
组长:“实现途径呢?”
程时:“化学共沉淀法,比如硝酸镍与钴盐混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