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下那等腌臜事,没得坏了老爷名声!”
“嗯,去吧!”
收税是一门技术,就像是拔鹅毛,力求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
同时,这也是许多新科进士们履任地方的一门必修课,甚至不少人早在就开始苦练‘内功’,其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快准狠、短平快!
一脚下去,力求能尽可能踢出更多的粮食,同时又不把斛子踢倒。
毕竟一旦一脚把斛踢倒,就得重装,难免怨声载道。
事实上,有明一朝,从未在官方层面明确过‘淋尖踢斛’的做法,长期以来都是地方官府自作主张,形成的不成文规矩。
而其根源,就是明朝的官觉得自己太穷了!
当然,即便是范进,也不得不承认,大明朝的薪俸的确是有些低了,如果仅仅只是维持官员一家老小的生活用度,自然还算优渥。
然而,谁家还没有几个穷亲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难道还真能不管那帮穷亲戚?
再者,当官也是需要人手帮忙的,还需要招募一班幕僚,负责出谋划策,光是这笔费用,就不是一个小数字。
收租的场面热火朝天,由于得了他的吩咐的缘故,没有进行常规操作中的‘淋尖踢斛’,因而气氛倒也算和睦。
稍大些的孩子,看着粮食充作租子交上去,难免不舍,而更小些的孩子,还不知忧愁的滋味,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不时还有小孩子炫耀着肥硕蚱蜢的‘龙精虎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