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青词,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起码放眼大明朝,绝对是不可多得之作,位列最顶尖的那一批。
即便范进依仗大脑过载,也很难说就有稳胜的把握。
这般想着,对待接下来的两副对联一份青词,便愈发上心,愈发地行云流水起来。
写完斋醮对联之后,范进又将三副对联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并无错漏,这才心下稍松。
并非是他杞人忧天,而是如此大事,半点纰漏也出不得。
早年间就曾有过一桩旧事,一位翰林在给嘉靖帝抄录青词的时候,由于疏忽大意,出现了错别字。
原也不是什么大事,结果焚烧青词,完成斋醮之后,嘉靖帝满怀希望地询问当时负责斋醮的天师,青词是否已经上达天庭?
天师却是摇头,继而指出青词中的一个错别字,并以此为由,转述天上灵官拒绝通禀之意。
听闻此事,嘉靖帝勃然大怒,当即大发雷霆,命人将那位负责抄录青词的翰林打得皮开肉绽,险些丧命。
自此以后,对于斋醮青词一事,翰林上下可谓是无比重视,唯恐步了那位翰林前辈的后尘。
与斋醮对联相比,斋醮青词无疑要难上许多。
范进作完三幅对联,并没有选择一鼓作气,反而是先休息了片刻,继而才将一张稍大些的青藤纸铺开,用镇纸压上,这才将双手拢在袖中,细细思索起来。
青词,又名绿章,始于故唐,然有明一朝,自嘉靖帝开始大行其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