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在此战后,积极扩大自己的版图,往东,抵达了海滨,登上过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达了甘肃境内的崆峒山和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边,接近了位于长江流域的苗蛮部落联盟;往北,进入了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之地。黄帝对周围部族影响的扩大,炎黄部落在其它氏族中的影响也随之增大。久而久之,周围许多氏族不是归顺炎黄部落,就是被炎黄部落同化。在炎黄部落日益发展扩大的同时,其人口也不断增多,这就是汉族人口之众多的重要渊源,也为民族的不断融合奠定了基础。
涿鹿战争之后,方圆数百数千里慑于黄帝威严,各部族安分守己,不敢轻易发动战争,这样就使得中原及其四方趋于安定。因而各部族活动的地域便相对固定下来。活动地域的相对固定,使得部落由游猎为生逐步转向稼穑为生,从而使得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涿鹿战争对华夏战争影响最深的还是在军事方面。由于涿鹿战争是部族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结局又是以黄帝的部落联盟获胜,之后黄帝又趁势收取了中原,扩展四方,使中原各部落实现了团结统一。此后,又进一步征服了其它氏族部落,使黎族、夷族等与炎黄部族结为同盟,这都与黄帝的军事才能及其在战争中的表现有极大关系。后来的首领虽然无法从理论上学到黄帝的用兵韬略,但从所闻所传中间接地领略到黄帝的兵法,并代代相传,这就为炎黄的军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除此之外,这次战争对之后的兵器制造以及技术发展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战争评价
传说中黄帝运用阵法、气象战(如召唤旱魃止雨)等策略,成为后世兵家思想的源头之一,甚至被附会为《黄帝兵法》的起源。当然黄帝能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地利、善于团结更多的部落等等。
儒家将黄帝视为“圣王”,涿鹿之战被解读为“仁义伐暴”的典范(如《尚书·吕刑》提及蚩尤“作乱”)。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将黄帝胜利归因于“修德振兵”,强调道德与武力并重的统治合法性。
在汉族为中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