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山西夏县之西)进行的一场决战,最终商军大胜夏军,从而取代了夏朝,建立了中国第二个王朝商朝。
战争背景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实际是由部族为核心发展形成的国家,建立者为大禹,即著名神话中大禹治水的杰出人物,亦又说是启,大禹的儿子,夏定都阳城、斟鄩、安邑等地。在河南嵩山一带和伊河、洛河流域为活动中心区域。
夏是黄河中游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联盟,由十多个姒姓部落所组成,夏后氏在这些部落中居于领导地位。天下共主尧、舜时期逐步强大,鲧治水失败被共主舜所杀。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业,在当时黄河中下游经常被洪水侵袭的时代,他通过疏导河道取得了治水的成功,也留下了著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他让众多的民众免受洪水的侵袭,使得更多的人活了下来,得到众多部落首领的支持拥护,后来他接受舜帝禅让,成为诸族最高领导者,也就是天下共主。后来禹本来按照惯例想传位于他的助手伯益,但伯益却让位或是被逼迫让位给了大禹之子启,这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即是父死子继,禅让制从此走向历史的尘埃。而家天下的开始,也承托起了王朝的开始。
夏王朝的范围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也是中原的核心地带。夏朝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夏朝传位14代后,孔甲继位为夏王,他不理朝政,迷信鬼神,专事打猎玩乐,使得人民怨恨,部族诸侯反叛,不再听命于夏王朝。由于国力持续衰弱,也无法控制各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当然在夏商时期,君主并不是像秦朝那样有绝对的权威和权力,掌控各地的任免与生杀予夺,只是作为有影响力的部落(诸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