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可行。”
\n
兵部尚书叶衡道:“范大人,八千万贯可非小数目,我大宋一时那里支付得淸。如果毎年将节余的银钱都用来赎回土地,那么一但生天灾**,朝廷又该如何应付呢?如果金国趁我大宋财力枯竭,背信弃议,兵来攻,我们又当如何呢?”
\n
范成大道:“叶大人,你没有听金国所说吗,银钱非是一次付淸,失地也不是要我们一起赎回。八千贯钱虽然不在少数,微臣以为以我大宋的财政收支情况,如毎年拿出三四百贯钱来,逐步赎回失地,那么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便可以将所失之地全部赎回。而且每年朝廷依然有所节佘,在此其间既使我大宋生些事情,也有足够的钱财在应付。”
\n
范成大刚说完,工部尚书汪应辰出列道:“陛下,为臣以为范大人所言极是,八千贯钱虽然为数不少,但分作二十年,每年则只需四百万贯,以我大宋的财力,完全可以做到。相反如果与金国开战,胜负之数暂切不说,只是军费开支,一年又何此千万。而我大宋的好男儿,又不知有多少会命丧疆场,为国尽忠,又有多少百姓会因为战场而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又岂非仁主所愿。而按金国之议,不动兵力,不伤百姓,只每年耗废些许钱财,即可以回失地,又何乐而不为呢?虽然需要耗废二十年光景,但陛下正值轻春鼎盛之年,二十年后,亦不为老。孰重孰轻,还请陛下三思。”
\n
其实他们列举的这些道理赵忱都想过,金国的这个建议确实令赵忱也动心不少,赎回每座州府的花费虽然大,但实际比起用兵打仗的开支,还算是要少些,而且不用出兵打仗,大宋的士兵也确实不用伤亡,百姓的生活也能安定。虽然会花费二十年的时间,但赵忱今年才满二十五岁,二十年后也不过才四十五岁,正是壮年的时候,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是收复了失地,建立的功业也足以与太祖皇帝比肩了。
\n
只是赵忱心里总觉得有些不舒服,总是感觉金国的这个提议是一个圈套,是一个阴谋,并不可靠,但他又想不出其中到底有什么阴谋,也拿不定主意,因此才让群臣讨论。
\n
张栻又道:“陛下,金人素来狡猾,不顾信义,因此不可轻信。万一他们收银而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