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王朝走向灭亡的开始,无论有多么好的借口,都不是直得称道的事情。而且赵忱当政之后,一直都釆用低税轻役的政策,注意修养生息。就是在去年,大宋为了攻取西夏,几乎把国库打光,赵忱也咬牙抗着,不敢加税。因此不到万不得以的时候,朝廷是不会走到这一步的。
\n
既然加税不成,那么立刻就有人开始打军费的主意。因为赵忱是力主武力收复失地,非常重视军队的建设,全国的常规主力兵力以经达到了六十万以上,因此在大宋的财政开支中,军费占了很大的一头,既使是在没有战争的年份里,都要占到全国财政开支的一半以上,这一块应该有很大的节流空间。
\n
于是又有人立刻上书朝廷,认为既然和金国达成了赎回失地的协议,那么再保留这么多军队也没有必要了,因此建议朝廷撤消两个御前驻军,这样就可以立刻省下近二百万贯钱来,用于赎回失地。
\n
周葵和叶颙显然也是赞同这个建议,但却遭到了韩彦直和王炎的强烈反对,因为现在宋金双方只是一个意向,并未达成真正的协议。而且就是真正达成了协议,并旦开始实施,也要防止金人随时反复,毕竟金国是干过不少背信弃义的事情。因此对军队的规模和投入绝对不能放松。而在这一点上,连主张接受金国提议的赵汝愚也支持韩彦直和王炎的意见。
\n
五位执政大臣,有三位反对,只有两人赞同,而且还都是副相,那么自然也是行不通了。因此朝廷又议论了近一个月,还是没有办法凑出钱来。
\n
而就在这时,赵忱终于出手了,在朝堂上宣称,为了大宋的国家利益,做皇帝应该不吝钱财,因此决定从內库中拿出一千万贯钱来,用于赎回失地。
\n
这一下再次满朝震动,因为大臣们都知道,皇帝接受金国的提议是非常免强的,但现在主动拿出內库的钱来,而且还是一千万贯的巨额数目,许多大臣都于心自问,如果朝廷下令大臣们捐钱,自己会从家里掏多少出来。因此当赵忱的这个决议宣告天下之后,朝野上下,各地官员民众都盛赞皇上圣明,一时好评如潮一般,涌入建康城中。
\n
因此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