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诗的解缙等等。
袁枚有一首诗入选语文课本,我们对他并不陌生,但也没有多熟悉。
私塾先生一般都是落地秀才或者是没有考上秀才的童生担任,很少有举人教书的。可见之前盘点的范仲淹执教兴学有多难得。】
袁·有点小聪明·枚:“……?”
【据说袁枚进入县学之后苦读六年,得到了浙江总督的赏识,得以进入古代名校万松书院学习。袁枚在万松书院又得另一位督学赏识,破例将他补为廪生。
明清两朝,廪生是吃公粮的。
廪生名额满了,再有通过府试的就是增生,增生名额满了,再有通过府试的就是附生。
唐伯虎府试第一也只是附生。
袁枚能在廪生名额已满的情况下,破例补录为廪生,可以说是得了贵人相助。毕竟唐伯虎这个第一名,都没能破例补录廪生。
乾隆四年,袁枚考中进士的名次是二甲第五名,成绩可以说是非常不错了,毕竟清朝的一甲只有三人。当然,有关袁枚的事情只是据说,并没有史料作为依据,清史还没有修。
也可能袁枚未能够青史留名。】
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想到自己开创的殿试保留了一千多年,心中窃喜,同时感叹后世真是人才济济,录取名额扩充了一次又一次。
果然斗倒世家大族,造福的是寒门和普通百姓。
丞相狄仁杰想着有贵人相助的前提还得是自身争气,这样才能够相互成就,强强联手,而袁枚的考试成绩确实很不错,未曾辜负。
【现代大学生分一本、二本,三本及以下处于鄙视链中的最底层。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