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屋!HDB!我知道!这是理解新加坡社会最重要的钥匙!这个安排太神了!】
【我也想看看普通新加坡人的家是什么样的!期待陆总和柳总的‘邻里故事’!】
【从周然的婚礼,到走进周然的家,这已经不是旅行了,这是真正的‘交朋友’啊!】
就这样,他们第九次,也是在最真挚的友谊的邀请下,无可辩驳地,留在了新加坡。他们取消了飞往意大利的航班,从滨海湾金沙那如同未来宫殿般的酒店里退了房,然后,在周然夫妇的带领下,真正地,走进了那片构成了新加坡城市底色的、最真实的人间。
他们的“组屋探访之旅”,第一站,并没有直接去周然的家,而是来到了位于大巴窑(TOa
PayOh)的建屋发展局展览馆(HDB
Gallery)。
这里,是了解新加坡“居者有其屋”这项伟大国策的最佳起点。
在周然的讲解下,他们了解了新加坡是如何从建国初期那拥挤、混乱、卫生条件极差的“甘榜”(村落),在短短几十年间,通过强大的国家意志和精心的规划,为几乎所有的国民,提供了高质量的、可负担的公共住房。
他们看到了不同时期的组屋模型,从最早的、功能单一的长条形租赁组屋,到如今拥有各种户型、设计新颖、配套设施完善的“预购组屋”(BTO)。他们也了解了为了促进种族和谐,政府是如何在每一个组屋区,都规定了华族、马来族、印族等不同种族的居住比例,强制性地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成为朝夕相处的邻居。
“这简直是社会工程学的奇迹。”陆沉看着那些详实的数据和规划图,发自内心地赞叹,“它不仅仅是解决了‘住’的问题,更是通过‘住’,来塑造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国民认同感。”
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