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将是惊人的。这相当于有一个强大的“系统”在辅助研究者进行科研。
想到这里,杨平大脑的计划已经很清晰,他要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构建用于辅助科研的人工智能模型,比如现在的携带K因子的某种无害细菌,如果靠人工来做,不知道是十年后还是二十年后才能有结果,但是如果有人工智能帮助,可能几分钟就能获得最优的结构。
如果要建模,必须依靠数学、计算科学和生物学知识的综合,在这方面以汉语为母语的杨平有着天然的优势,他在系统空间阅读了大量的专著和论文,而这些论文当时全部是系统翻译过来的,这相当于杨平用中文阅读了几乎所有世界上优秀的著作和论文。而汉语的跨学科优势是世界上其它任何语言无法企及的。
杨平将这个项目交给何主任去做,那是因为这个人工智能模型必须以何主任的数字人为基础,这样才能实现很多在医学科研上的目标。
何主任接到杨平的这个项目时,认为单凭自己一己之力很难完成,于是他联合南都大学、南都理工大学一起建立人工智能模型,南都大学的数学很强,而南都理工在人工智能方面颇有积累,三所大学联手,取长补短,才能建立这个人工智能模型。至于钱的问题,有杨平支持,那完全不是问题。
杨平现在心里的想法已经非常清晰,用人工智能来建立现实中的“系统”,提高科研的效率,减少走弯路,减少试错的数量。
杨平看了看时间,暂时不着急下班回家,还可以去干细胞实验室看看,与唐顺聊聊关于最近科研进展的事情。
最近唐顺招聘了一些新人,不知道团队的磨合怎么样。从美国引进的干细胞尖端人才李颖彤一直没什么动静,也不知道她现在是什么想法,能不能将她留下来。
杨平对于要不要留下李颖彤其实也是思索再三,最后他认为唐顺有这个能力将她留下来。如果换做别人,杨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