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张病理切片很辛苦,但是人工智能可能几秒钟阅读几万几十万张图片,这种效率已经用在医学上,很多医院以后病理切片的看片可以全自动化,根本不需要病理医生阅片,病理医生的工作只是制作病理切片,如果病理切片制作也能自动化,那么病理医生只需简单处理病理标本就可。
任何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数据来喂养,否则人工智能也只是一个“白痴”。现在这次实验中对提取的细胞电镜图片进行识图,没有先例可以参考,所以根本没有数据去喂养人工智能。
尽管何教授这边利用数字人技术已经开发出影像人工智能模型,专门用于智能阅片,比如X光片、MRI及CT片,这个模型已经喂养了大量数据,进化得不错。
但是对电镜下的肿瘤细胞图片,这是全新的图片,没有大量可以喂养的数据,所以人工模型无法获得进化,派不上多大的用场。
何教授只能依据杨平总结出来的经验开发一个图片分析引擎,这个引擎不需要大数据来喂养,它就能够对图片进行解析,如果解析出来的结构与肿瘤细胞一样,没有多余的结构,图片就被标记为非感染。
如果细胞内部被发现多出结构,立即将多出的结构单独提出来进入下一个分析程序,如果分析出来与病毒的形态结构部分或全部相同,就标记为感染。
如果不确定的图片被标记为不明确,这些图片将留下来进行人工分析,此后依据人工分析的结果再总结经验,将经验应用于模型的改进,这样它的引擎越来越先进,识别能力越来越强。
这其实跟杀毒软件分析电脑病毒的引擎差不多,不同的是杀毒软件分析电脑病毒的代码,这个软件分析的是电镜图片,但是大体原理上有类似性。
总之,现在杨平要与何教授的团队紧密合作,将开发出各种不同的细分模型来辅助实验,到时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出来后,将利用大模型辅助科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