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吃白饭,早就通过干馏胆矾和硝石轻松完成了硫酸和硝酸制取。
这个操作在唐朝时候就由炼丹家孤刚子实现,化学院甚至都不需要自己研究,翻翻孤刚子所著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就能找到答案。
恰好大宋如今有了棉花,于是大宋自此有了无烟火药。
唯一的问题在于这玩意儿太危险,温度超过40度就会自燃爆炸,取代黑火药的话,虽然能让大宋枪炮再次提升一个台阶,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如果把这玩意儿放在子弹里,那子弹都会变成一颗颗小型手雷,碰到温度高点的天气放太阳下暴晒都会炸开。
所以这几年一直在研究怎么让它稳定。
到前年化学院有位博士采用将它混入提纯的酒精里,再用明胶搅拌,让它变成胶状物,晾干切片,自此无烟火药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因而现在大宋的火炮已经再次更新换代,技术大概是19世纪后期的水准,也就是1860-1899年间最先进的火炮技术。
如此就又出现了一個历史遗留问题。
那就是从宝元年一直到庆历十年间,大宋造了很多黑火药的手榴弹、燧发枪、大炮、野战炮等火器。
而且数量还不少。
以大炮为例,最早大宋组建了八万人的火器军,每军五千人,总计十六军,一军拥有车轮牵引大炮三十门,十六军有四百八十门。
后来全军进行火器化改革,大炮数量飞速增长,光大宋全国六十万常备军手中的千斤级火炮数量就超过3600门。
加上各地城池守城火炮,总数量在5000门左右,远远超过拿破仑时期不到2000门大炮的水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