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结果,就是高棉人不是气愤地参加抵抗力量,就是逃到城市去。1955年时,金边仅是一个人口5万人的小城市。60-70年代,也仅有50-60万人。而大轰炸后,金边市人口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迅速膨胀到1975年的200多万人。
\n
60年代末,高棉粮食产量最高达到325万吨,人均接近500公斤。但是由于当时高棉农村仍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50%以上农民居然吃不饱。尽管如此,m国连这样一个中立的高棉政府也容忍不了。
\n
而m国空军的大轰炸后,高棉全国各地有1/3以上的人口涌入金边,已经完全超过了金边的承受能力。当时高棉全国粮食产量仅有87万吨,只有历史最高峰的26.8%,人均产量120公斤,仅相当于中国1960年的60%,根本养不活全国700万人……
\n
只要我们稍微了解一些真实的历史,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当年蔓延近二十余年的高棉大饥荒,完全是由m国人引起的。就象今天,利比亚、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样,m国人或它的西方盟友,用不对称战争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人道灾难。
\n
了解了这一段历史,我们就对红色高棉执政后,将金边200万人口遣送农村,会有一些的与西方社会完全不一样的理解。
\n
1975年4月17日,红色高棉占领金边,开始了近4年的执政。遣散主要由农村涌进城市的人口,一个重要原因,是红色高棉为恢复高棉全国的粮食生产,而作出的一系列措施的一部分。而且,事实证明这一措施是有效的。
\n
197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由80多万吨,恢复到180万吨,每公顷粮食产量达到1286公斤。1977年,粮食单产量却下降到1200公斤,只是,耕种面积扩大总产量才与上年持平,仍维持在约180万吨左右。即使是到了1978年,即红色高棉被推翻前的最后一年,高棉全国粮食总产量也维持在150万吨左右。
\n
红色高棉接管高棉时,国内面临严重饥荒,迫切需要发动全民提高粮食产量。因此,执政后迅速动员全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