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汴梁的码头,还有咸平的码头仓库,臣还问过商人们,听闻金陵与杭州的码头也是这样。之前有传闻说李公与寇公打算由安平候作向导出海代官家巡视,现安平侯在家休养,所以商人在等安平侯休养期结束,而后出海后随行。”
皇帝不太明白:“为什么?”
“倭筑紫岛钢铁坊筹建之事,依工部的公文,从汴梁城几个官办铁坊抽调大匠十六人,从咸平县钢坊抽大匠十二人。而后抽调建工良匠二十人,抽调小匠三百。后户部备案,赐咸平铁坊五分筑紫北港钢铁坊五分股认购权,给官办铁坊分配五分股认购权。”
赵谏讲完,有工部、民部的相应官员出来附应此事,证明赵谏所言不虚。
其中官办铁坊由官方出资二十万贯为筑紫北港钢铁坊的建筑资金,咸平钢坊因为非官办,所以出资三十五万贯作建筑资金。
皇帝点了点头:“继续讲,不急,讲细了。”
“是。因为筑紫北港钢铁坊为民办官销,所以民间投资十万贯为一分股,也就是百分之一。总计一千万贯会在陆续一年内或以钱,或以物资运送到筑紫北港。”
听到这里皇帝问:“那么,这些待运的物资就是给钢坊用于建设的?”
“不是,这些只是民用的生计物资,真正的建筑物资已经陆续先运送到了筑紫岛北港与筑紫阿苏山港,这些民用的物资是商人去准备用来挣钱或是使用的。”
“要用这么多?”皇帝心说,这么多码头的仓库都堆满了,发动幽州之战似乎也没有消耗这么多物资。
赵谏回答:“官家,臣知道。辽军将在一年内陆续调五万精锐前往倭岛银山,这些辽军仅军服一项就需要布匹二十万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