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能宣之于众,若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指控帝党涉嫌谋逆,难免会给外人留下皇帝刻薄寡恩的印象。
\n
要在一般的朝代也就算了。但在本朝朱姓皇帝中,与“刻薄寡恩”、“过河拆桥”四个字联系最为紧密的,可是留学漠北的堡宗——英宗皇帝……
\n
怎么说呢,飞玄真君可能拟人那么了以点,但你用英宗与他作比,还是太过于侮辱了!
\n
飞玄真君是刻薄尖酸阴阳怪气自私阴狠,但行事举止却从来不傻。他非常明白,“皇帝的执政风格像英宗”,对下面的文武百官是多么严重而恐怖的刺激。不堪回首的往日堂堂复刻,可以将上至内阁下至九卿恐吓得精神错乱,直接摆烂拉倒。
\n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证据确凿的时候,是绝不能清算自己人的……在这一点上,他比他的好大孙聪明得多。
\n
再说了,心腹背叛又是什么好事么?难道朕就人憎鬼嫌到了这个地步,连亲手提拔的大臣都要反对自己?
\n
如此思索片刻,皇帝还是撕掉那张宣纸,又重新换了一张,逶迤下笔;这一次笔下再无怒火,反倒是洋洋洒洒,大肆夸赞蓟辽总督的忠爱之心;表示自己亦感动于心,“实不知怎么疼他才好”,“朕对该总督之心,一如该总督事朕之诚,上下自应体会”
\n
在尽情抒发了能让天书尽情磕个几十年的工业糖精之后,真君笔锋一转,命司礼监将蓟辽总督历年供奉来的山参转赐回去,还要总督“体贴朕疼惜臣下如赤子之心,切勿推辞”,最好每日晨起晚睡都灌他两碗参汤,充分体会君上的厚恩。
\n
当然啦,等总督每日两碗参汤喝上一年,真君还会特赐恩典,命他入京陛见。如果总督能顺顺畅畅进京办事,身体强壮无恙,天书对硫磺硝石乃至于金丹的种种预言便自然落空,圣上也不必承担苛待心腹背叛的痛苦;如若遭遇了什么不幸么……那也不打紧,君父这么疼爱臣子,已经为他选好了死后的谥号,一切都不必操心。
\n
这是穆国公世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