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不打紧。这两位姓刘姓赵的义士都是一心为国,哪里用得着什么虚词答谢?人家说了,只要能在剿倭的事情上有所贡献,区区一点身外之物,本来也不算大事。”
\n
说到此处,他笑意盈盈,特意左右顾盼向旁边望了一回。而两位不知名的义士亦神色自若,目不斜视,浑然不以此三万两为意——人在关键的时候就是要掌得住;虽然这三万两也是穆祺刘礼赵菲精打细算,拼了老命才从牙缝里省出来的私房钱,但该省省该花花,银子就是要花在刀刃上,还要花得大度、花得洒脱、花得体面。将士在前线杀敌奋战,后面的勋贵们出一出血怎么了?这种关键之至的时候,但凡表现出来一丁点的吝啬心痛不情愿,那都叫驽马恋栈豆,守户之犬何足道哉,足够钉在耻辱柱上嘲笑一万年。
\n
赵菲也好,穆祺也罢,大家都是刀枪里滚出来的,怎么能丢份呢?
\n
这样一份从容淡定的气度极有迷惑的效用,至少戚将军就真被唬住了,以为穆国公府的社交圈子就是这么高端奢华,豪掷数万两白银,居然眼皮也不眨一下——以如今的收入计算,三十两白银都够京中五六口人的小官请下人雇老妈舒舒服服过个一年半载的了,更何况山东这样物价低廉的地界?拿着银子随便置田立业打点农具,下辈子的依仗也算有了。这笔赏钱撒下去,谁还不尽心竭力?
\n
海战很看重这临敌无畏的士气,所以戚元靖亦不做推辞,再三道谢之后将厚厚的一叠信封收入怀中。为了表示殷切的谢意,抑或是向慷慨解囊的贵人释放善意,此次军议讲得格外详细,尽力要展示战场上的手腕。
\n
顶尖的将领总是能根据形势的变化来调整战术,戚元靖就是这个级别的将领。以往常习惯而论,平日里他用兵是精彩纷呈手段迭出,注重地形与阵法的彼此结合,批亢捣虚避敌锋芒,海陆并举夺取胜利;但现在——尤其是在上虞见识过一回海战,并且得到了穆国公世子亲口许诺,“无限量的弹药供应”之后,戚元靖的思路也一百八十度来了个大转弯;他摒弃了以外精细、微妙、高端的操作,选择了最为直接、粗暴、毫无技术含量的打法;一言以蔽之:大炮开兮轰他娘。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