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很多时候也要再顺便把米哈伊尔拉出来给批评一番.
批评的声音虽然不少,但文集的销量却是实打实的,而觉得文集不错的那些购买者,当他们再次在报上看到了关于新杂志与新的消息,又怎么可能一点兴趣都没有呢?
坦白说,如果不是传出来的那些风言风语其实还有点用的话,《现代人》的预订量或许还会更高一些,目前的话,确实有人受到了那些传言的影响,准备先等第一期发售后买了看看再说。
而《现代人》的预订量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出去后,文学圈内本来可能还在观望的一些作家和诗人立马就对它多了许多信心,然后已经在准备将自己的新稿子托人投过去,亦或者干脆就是直接找到杂志的出版商和发行人,当面交给他们。
硬要说的话,圣彼得堡的文化圈子其实并不大,一旦有什么消息传播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而也正因他们这些人其实或多或少的都有些来往,所以只要有一定的关系的话,直接将稿子交给他们并不难。
作为新接手的杂志,涅克拉索夫他们对于好的稿子的需求当然也是很大的,一旦听到有某篇稿子特别好,他们甚至会亲自上门讨要。
而他们的这种行为,对于《祖国纪事》的影响可谓是立竿见影,如果说前不久克拉耶夫斯基还在因为《现代人》的预订量感到恼怒的话,那么现在他已经顾不上这件事了,而是要开始应付这一类的话:
“克拉耶夫斯基先生,如果我把我的文章送到《现代人》那里去,他们一定乐意付给我更高的稿酬!”
如果说是普通作者的稿子的话,克拉耶夫斯基当然就是冷冷的一句:“如果你愿意给他们就给他们吧,我们这里就再也不允许你来了。”
但倘若是那种连他都很看重的文章,那么克拉耶夫斯基除了提高稿酬也别无他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