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这是很多人的想法,也正是如此,造就了农村越来越落后,导致了中国现在的社会模式越来越倾向于精英文明,农村占全国人口七八成,可是意识形态仍然停留在建国初期,这也造成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改善,想一下子改变这种现状,难呀!
\n
办什么工厂可以帮助乡亲们而又不会有拔苗助长的害处,陆宵想了许久,决定还是建立一个收购站比较好。当然这收购站将可以把收购的各种原材料制造为新的食品的能力。
\n
蔬菜,水果,粮食等各种农产品收购站都将进行收购,而收购价格也将比城镇价格提高五到十个百分点。
\n
工厂打算建造为三层的高度,地下室存放收购的原材料,一楼收购,二楼,加工,三楼储存成品,而如果储存的成品数量达到一定的数目,则可以运输到外地去销售,实在不行,这些食品也可以直接送到龙城去消化掉。
\n
当然陆宵并不打算使用非常特别的设备来进行办这件事情,主要是三台很普通的仪器就足够了,一台是速烘干机,一台是食物粉碎机,再一台食物挤压机,这样子的规模如果日夜开工足以消化附近几个乡甚至全县的农产品了。当然如果原料真的剩余,比如每年水果收获的季节,那时候估计一天就会有数万斤或者更多的水果会聚集到工厂来,陆宵将决定在把储存室开辟得足够大然后进行配备冰箱,这样子平常的时候工厂也不会因为没有原料而停止下来,当然工厂的电力将全部应用龙力电池,不用再担心突然停电的情况。
\n
总的算来工厂需要配备十十多位人员即可把整个工厂运行起来。至于管理人员,陆宵有些头通,总不能够让呆呆公司的人来吧,而且如果这里的计划成功,自己还想在别的地区普及这种模式呢,人才啊,总到想用的时候才发现奇缺!实在不行,让村里的老师来管吧,然后让陆家和队干们进行监管。
\n
陆宵开始调来机器人开工。机器人是开着车来的。厚厚荡荡的车队让村中的人大开眼界,当然,令人奇怪的是,这些人首先把工厂那片地圈起来,然后晚上才开工。大家想也许这是大建筑队的规矩,也没放在心上。这边一边开工,陆宵则开始与主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