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千人团练营,李逸还让各乡里也组织百姓在村里习练长矛等。
在城里转了一圈,
李逸出西城门,灵石城西不远就是汾河,有大片河滩,这里此时也挤满了人,得有三千多人,都是从平遥、介休一路南逃过来的百姓,郭解愁没有让这些百姓入城,而是统一安置在西城外的河滩。
这些灾民有家不能回,便在河滩上打坝造地,垦荒种田,硬生生的把几百亩荒凉汾河滩,变成了绿油油的粮田菜地。
现在这片河滩上的百姓还在不断增加,每天都有人拖家带口的从北边过来。
他们诉说着刘武周汉军和突厥人的作恶,他们闯进百姓家里,强抢走百姓家里余粮,甚至把青壮男子抓走,还有年轻妇人被侮辱的。
汾河上,
还有渔民划着鞋船在撒网捕鱼,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灵石县在山口,就有许多百姓狩猎为生,也有不少人世代捕渔。
李逸看着那小船,很是奇特。
他不像传统的舟船,而是两只不足七尺的小船,用两根横木连接起来,上面用板子固定住,起的头两脚踩在上面,外形就像是一双鞋。
这种船较稳,但也只能在岸边浅水处,百姓都称为鞋船。
李逸觉得可能是北人不善水,
看到这两船相连的鞋船,李逸顿时就明白为何曹操在荆州,会搞铁索连舟了,这不就跟这里的渔民操作是一样的么。只不过这里只是连两条小船,曹操是把许多大船连在一起罢了。
“能捕到多少鱼?”
一个老汉自称七十多岁了,说他家世代就是住在汾河边捕鱼的,老头乐呵呵的道:“我干了一辈子这老行当了,当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