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就部一万五千人马驻守”,云贵总督、三等库车公阿拉坦仓详细地为晋王尔嘎朗介绍着吴军防御。此人是大可汗少年玩伴中最年轻的一个,可任谁也挡不住岁月的苍桑,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也是两鬓斑白。大可汗未忘记与他的友谊,更没忘记多年出生入死的功劳,前不久刚下旨将其由一等库车侯擢为三等库车公,升爵之后,愈发精神,战意高昂。
“依国公之见,这个仗该如何打?”年轻的晋王殿下依旧延续着谦虚的风格,询问老将的意见以示尊重。
“依我看,敌军王可就部分散于贵州东北部的五个府,难以集中兵力,且只要我军拿下平越府,与辽王殿下在都匀府会师,该部吴军便会陷于包围,所以可暂不理会王可就部,集中兵力渡江作战;驻于草塘和白泥的吴军虽然只有三万,却均是精兵,且随时可能得到黄平、平越、杨义等地驻军的支援,因此渡江之战宜快不宜慢”,阿拉坦仓缓缓说道。
“您觉得从何处渡江为好?”尔嘎朗客气地问。
“余庆司南部的乌江段,水势较缓。殿下不是已经命人在此地打造船只和木筏了吗?想必已是胸有成算”,阿拉坦仓含笑回答。
“孤就知道瞒不过国公”,尔嘎朗嘻嘻一笑,忽又叹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可惜了这一膏腴之地!”余庆长官司的’余庆‘二字出自《周易·坤卦》,吉祥而有深意,其南部的白泥长官司万亩大坝可储粮屯军。此二司在川黔一带,算是富裕之乡。
“待到山河一统之时,便再无战乱,百姓也可安享太平!”阿拉坦仓亦悠悠一叹。在大卫国的将军中,他对汉学颇有兴趣,与同样精通汉学的晋王很是聊得来。
乾元二十八年(1671年)十一月一日凌晨,渡乌江之战打响。
卫军守备王世禄率三十艘小船冲在最前面,被守军的炮火击中座船,船覆人亡。打第二阵的卫军游击高攀龙率五十艘船冒着炮火渡上江滩,建立起滩头阵地,紧随其后的西安总兵齐之震趁机率部登陆。吴军总兵郭天春见状率五千精兵掩杀,意图将刚登陆的卫军赶回船上。高攀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