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发明这个环节没多大的技术含量,推广出去并形成标准,这一步做起来相当难,孙树莹目前手头就有一个类似的项目——集装箱。
集装箱这个玩意都不能算作发明,顶多是发现,历史上有太多人提出过类似的概念,特别是火车发明之后,已有一些人尝试研发运卸系统,各种天马行空的构思被提出来,有的泯灭于性价比,有的泯灭于商业利益冲突。
现代海运业出现这么多年,又岂会没人想到垒大箱子运货能提高效率和运量,只是这个事情实现起来千难万难,从船舶到码头、机械,再到卡车,一关关都要打通,光有一颗发明家的脑子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资金雄厚的资本家愿意打开钱袋子,源源不断往外撒钱。
冼耀文想当标准化和全球化供应链的海运集装箱革命吹号人,集装箱一推广开,他的码头战略和海运战略都能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全球布局集装箱码头,先拿周文锦练练手,然后学青蛙下崽,一口气捧出五六七八个船王。
这条路走通了,等待他的就是海运、码头、陆运、快递、抢劫、勒索、销赃、保险、私人军事服务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以千亿美元为单位的财富。
柳婉卿那边在执行他的码头战略第一步葵涌,孙树莹要做的是将集装箱推广出去。
既然做专利方面的工作,什么都得懂点,她最近在研究船舶,准备从各种已有船型当中挑选出最适合改装成集装箱运输船的船舶,她挑选出来了,美国在二战期间大量建造的国防油轮t2。
t2油轮是蒸汽涡轮动力油轮,载重吨位16,300吨,长度159米,航速14.5-15节,动力系统为蒸汽轮机,美国在二战期间建造了490艘,后期形成标准化设计,造价只需200万美元,战后,t2油轮过剩,二手价跌到5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之间。
目前有几艘在售,预计70万美元左右可以买下,需要两艘进行实验性改装,购船的预算可以做出来,但改装的预算暂时还做不出来,她对改装需要涉及的费用没有头绪。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