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坞女星,如果要制作他睡过的女星表单,还不如逆向思维制作没睡过的女星表单,那样会轻松许多,等到雷电华实在撑不住了,再把公司一卖,赚点溢价,简直是“玩妞有钱赚”的完美投资案例,值得商学院重点讲解。
凌晨时分接到辛普森的电话后,冼耀文一直在琢磨社另立一个ip一事,假如社的子公司成为好莱坞的七大之一,这个概念折射到股价上,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在股市上筹集到海量的资金,社立马可以筹谋趁价高出售“七大之一”。
好莱坞不是香港,七大之一听着带劲,但运营压力极大,编剧工会、演员工会等组织的存在,令好莱坞影片的制作成本、养人成本无法极限压缩,除非每个项目都能以大博大或以小博大,不然,大而全的制片厂只能时刻处于如履薄冰状态,一次投资失误便濒临破产是无法摆脱的魔咒。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大制片厂没有暴利的可能,只能是细水长流,经营大制片厂犹如一个月只有几百块的缉毒警,且是剥离荣耀,仅剩为几百块钱玩命,傻子才干。
如果使使劲,冼耀文确实能从肚子里掏出不少以小博大的故事梗概,他运营大制片厂做到盈利不难,起码不至于如履薄冰,但制作一个项目相当耗费精力,且意外随时可能发生,暴利的项目重新复制一遍,结局并不能百分百保证暴利。
就算暴利有保证,他只能获得高利润,而不是高利润比,时间精力加海量投资,最终获得不菲的利润,貌似不错,但其实有更好的选择。
他拿出故事,找制片厂合作,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精力,也不用投入太多资金,制作、宣发都交给别人,他坐等分成,最终获得的利润虽然无法和自制相提并论,但利润率高,约等于无本暴利,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业内司空见惯的“做账”神通,他需要怕吗?
他又不是好莱坞的小喽啰,任人搓扁捏圆,不说狠厉的报复手段,以及从其他途径进行打击,就是最直接、无力的打官司,他负担得起官司成本,时间上也拖得起,十年八年打着就好了,不拿到天价赔偿不算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