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买。
友谊发行的副总杜明礼手里拿着一份《电影镜》报纸,正在阅读一篇标题为“纳吉丝与拉兹·卡普尔:《流浪者》片场秘恋!”的文章。
《电影镜》是电影八卦杂志,专注宝莱坞明星绯闻、片场秘闻,也会转载好莱坞的消息,以英文为主,面向精英阶层、殖民遗留读者,为吸引普通读者,会插入印地语标题或短评。
因此,杜明礼可以轻松阅读。
他来印度带了两个任务,一是带纳吉丝回香港,二是考察市场,为友谊片寻找一个切入点。
现在看来完成第一个任务不难,纳吉丝和小拉兹的婚外情关系尽人皆知,纳吉丝去香港拍片,顺便避避风头是不错的选择。
只是老板的个人想法可能会落空,也不知道为什么,老板对纳吉丝非常上心,既将她纳入印度发行计划,也明确表达对她有想法,这都给小拉兹当情人了,估计老板会放弃个人想法。
他初步考察了市场,印度的电影市场挺火爆,大有作为,但这边的影片多以180分钟为时长标准,剧情时长140分钟、歌舞时长40分钟,不仅胶片用量大,参演的人员也多,不算咖喱啡,一部影片点下人头至少五十往上,都是钱呐。
当然,只要拷贝卖得好,这都是小问题,大问题是似乎印度人并不喜欢港片,在新加坡很少印度裔会进戏院看电影,来了孟买,他更是了解到从来没有一部港片在印度上映,只有一些拷贝流入有钱人手里供私人观影。
再一打听,所谓的“有钱人”咖喱味不纯,人生最好的年华不是在上海,就是在香港度过,根本没有参考意义。
文化人是这个德行,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潜在观众群体对中国就没印象,根本没法判断输入哪个类型的影片进印度会有市场。
至于印度电影市场对外限制开放,每年只引进50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