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1936年临危受命,担任派拉蒙总裁,拯救因大萧条和过度扩张濒临破产的派拉蒙。
巴拉班挽救了派拉蒙,并一举将派拉蒙推到好莱坞的顶点,成为最赚钱的公司。
不过个人能力太强的创业者往往有一个通病“独裁”,个人能力过于优秀,在以往的履历中能抓住一次次机会,带着企业向前快速奔跑,渐渐养成一言而决的做事风格,以为自己做的决定都是对的,不容他人质疑。
这种人有一个致命弱点“年龄”,巴拉班老了,今年已经六十四,思维开始僵化,如果没有遇到大变革时期,凭借以往的经验,继续套路化的企业运作,神话还可以保持很久。
但当下正处于传媒业的大变革时期,电视开始冲击电影市场,其他几个巨头多多少少都展开对电视的布局,只有派拉蒙视而不见,巴拉班甚至公开场合说“电视是廉价玩具”,鄙夷之态尽显。
这种人不好打交道,但好在巴拉班拯救派拉蒙的举措之一是押注类型片——歌舞片、黑色电影、浪漫喜剧,《罗马假日》正属于浪漫喜剧,是巴拉班非常熟悉的类型,他一眼就能看出项目好坏,不然事情也不会推进到他上门解决最大的分歧。
冼耀文一边听着辛普森的讲述,手里拿着派拉蒙的资料快速翻阅。
这一趟来好莱坞属于计划外,他原先的打算是先搞定台湾那边,坐镇美国时兼顾好莱坞,毕竟这时候有太多比投资电影更好的选择,尽管电影关乎广告营销,但也得有产品才需要考虑营销,他的重心还是得放在开发产品上。
全球的大市场环境正处于卖方市场,供小于求,但凡产品做得不是太烂,多少有口饭吃,他布局营销渠道,其实属于超前行为。
因此,他对当下好莱坞的认知,主要来自报纸上的新闻,还有一些来自辛普森平时递交的工作报告,由于多是传真,受到技术限制可以传递的内容有限,关于其他公司的信息,他有必要临阵磨枪,追求不快也光。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