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可有一篇的评价却是:想太多,杞人忧天,固步自封,差差差。
而落款是个秦字。
这是秦庄批阅的!
应子林怒了:“秦庄怎敢?!”
一个白身,即使以前曾经考中过案首,可那也只是个不入流的县案首罢了,竟仗着师祖师父给的脸面,这般托大,给他的策论这等差评!
应子林不服,想奔去找秦二叔理论。
但他好歹是应家培养出来的,很快冷静下来,命令伺候的管事:“去请学子们来领自己的策论。”
“是。”管事立马带着几名小厮,去各屋找学子们。
很快的,学子们就到了。
大家伙急急地看着自己策论的评语,然后他们怒了,只因他们发现一个事儿。
“带秦字的给的批语全是差……”
“这秦是秦二爷吧,他一个白身,有何资格给咱们的策论差评?咱们在场所有人,最轻最轻也是童生功名,岂是他一介白身能品评学问的?!”
“就连筇老先生都给我的三篇策论评了优、良、平的评价,他秦庄一个无名之辈、泥腿子、当过奴才的人,他凭什么给我的另一篇策论评差差差三字?!”
“我周融不服,我这就去找他要个说法。”周融今年不过十八却已是秀才,且他还考了两回。
一回是在宁康年间,十四岁就考了秀才,名噪一时。
但宁康帝覆灭后,为了自己以后的仕途能好走一些,他在武兴元年又重考一回,依旧轻松考中,且夺得县府两个案首。
这样的成绩,让他怎能服气秦二叔的评语?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