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为了喝茶,而是为了听书。
望海茶楼之所以这么出名,因为茶馆中长年的坐楼先生金不换,精通两部大书,吸引了无数听众。
一部《忠烈杨家将九代英雄传》,别人讲杨家将,最多讲到杨怀玉征西,可是金老先生的杨家将,却一直讲到杨士翰扫北,比别人能多讲几个月。
另外一部就是金不换老先生现在所说的《明英烈》,老先生说到精彩之处,茶馆中喝彩声阵阵,不时传来轰然的掌声。
这个时间段,馄饨摊没什么吃主,摊主十分悠闲,笑着说道:“我所以在这里摆摊,说实话也是为了能够白听书!金老先生这声音多洪亮,隔了一条街都能听得真真的1
“这是术业有专攻,各有各的门道。比方说您这儿馄饨,我吃了四碗,每碗二两都是十个,这个精细劲儿,比起金老先生,也不差一点啊1杨登欢笑道。
“这位爷,您老圣明,正儿八经一吃主!我这馄饨正儿八经老梁家手艺,打我太爷爷那一代开始,代代相传,十个馄饨皮一两,正好包一两馅,所以十个馄饨整二两1摊主佩服地说道。
杨登欢说着话,珠市口北边大街,昨天那个中年人,又走了过来,只不过今天换了身青色夹棉长袍,如果不留神,可能不容易认出来他。
但是杨登欢有个习惯,他观察记忆人并不是看身上衣着,而是看脚下的鞋子。
通常人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会经常更换衣服,但是却少有人更换鞋子,所以盯紧鞋子,要比盯紧衣服更加靠谱。
中年人胳膊下面仍然夹着一本《蜀山剑侠传》,左右看看没有人注意自己,迈步进了望海茶楼。
茶楼不深,杨登欢坐在馄饨摊上,对茶馆里情况一览无余,见中年人进了门找了门口靠右的位置坐了下来,将书放在手边左侧。
杨登欢暗暗点了点头,看来中年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