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肉眼难见“翠性”
\n
十七、“八三玉”翡翠
\n
1983年在缅甸北部发现一种新类型的翡翠玉类,由于特殊的地质环境,物理、化学特性的差异,饰品的特殊观感性,定名为八三玉
\n
民间也有称为“巴山玉”、“爬山玉”也有的称为“硬钠玉”、“钠长硬玉”在“种”的分类上,也有将其列为“八三玉种”
\n
八三玉的岩石学名称为“蚀变硬玉岩”具半自形―他形粒状变晶结构、纤维状变晶结构,条带构造、碎裂构造、裂斑构造、糜棱构造、角砾构造硬玉矿物受挤压、变形、波状消光及硬玉的再结晶现象十分明显硬玉矿物结晶粒度一般在1mm以上,最大的实测达4mm,压碎、糜棱化后的硬玉矿物结晶粒度一般在001mm以上
\n
八三玉的结构、构造、矿物特征,综合反映了蚀变硬玉岩是受到了强烈地质应力作用的结果,因此八三玉的显微裂隙、微裂隙及晶粒间的晶间隙都十分发育,硬玉解理在变形过程中呈张性裂开也十分普遍
\n
八三玉料的原始透明度与晶粒大小,裂隙发育程度,蚀变等因素有关,晶粒大、裂隙少、蚀变弱则透,一般不透明―微透状,优化处理过的八三玉呈半透明状
\n
八三玉的颜色以乳白、灰白、浅绿为底色,底色中常嵌布着绿、暗绿、墨绿色云朵状、浸染状、脉团块色斑,尤如飘花
\n
蚀变硬玉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硬玉,少量绿辉石、碱性角闪石,次闪石为蚀变产物
\n
通过大量的八三玉镯检测获得的结论,八三玉应定位于由硬玉为主要(90%)矿物成分组成的翡翠范围,由钠长石组成的钠长石玉不属八三玉范畴
\n
八三玉由于内在结构的疏松,大部分需要优化处理,用聚合物充填方法使八三玉内部及外表达到完美,八三玉“b货”是优化处理中聚合物充填的最佳范例,但八三玉也不能都认同为“b货”概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