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桓弘为何如此抬举?
是为了拉拢彭城刘氏?那也应该去找刘牢之或刘敬宣更实际一些。
还是看在王谧的面子上?
王谧的一句话,相当于魏时的“月旦评”,直接给刘裕和刘道规下了评断。
魏晋一向有品评人物的传统。
当年魏武帝微末时,先找乔玄品评,得了一句:天下大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屡次求大名士许劭“月旦评”,得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名噪一时……
刘裕和刘道规受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品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当然,别人不是真的看重刘裕和刘道规兄弟二人。
而是轿子人抬人,看重王谧身后的琅琊王氏……
“多谢使君,属下定肝脑……”
刘道规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当场就有人朗声道:“启禀使君,属下只需五日,便能查出那三千石粮食去向!”
一人拱手而出,与刘道规一样,穿着一身素青袴褶,相貌儒雅。
“刘谘议此言当真?”桓弘立即被吸引了注意力。
刘道规上下打量,彭城刘氏每年上巳节都会祭拜祖先,族中成年之人,多少打过照面。
但这位刘谘议却从未见过,想来应该是另外两支刘氏。
谘议参军,两晋公府皆置此职,掌谘询谋议军事,地位在诸参军之上,是能跟桓弘说上话的人。
“属下刚刚查到此事与天师道有关,前任中兵参军孙易之正是天师道中人!五日,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