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插了也就罢了,士族门阀有互相妥协的默契。
但朝廷只给了桓玄一个太子洗马,破坏了门阀间的规则。
这也说明在朝廷眼中,桓氏是异类,算不得门阀。
桓玄在建康任职太子洗马的两三个月里,遭遇各种冷眼和刁难……
桓弘道:“我桓家在荆、江二州经营数十载,门生故吏遍及大江两岸,荆州刺史王忱不是他相当便能当的!”
得到堂兄的支持,桓玄心情好多了,语气也温和起来,“我吩咐你的事如何了?”
桓弘重新将琉璃杯放在案几上,“天师道已经答应,五年之内,必然起兵会稽!”
会稽是司马家和一众士族高门的老巢,如果爆发动乱,会极大削弱他们的实力,那么处于长江上游的桓氏机会便来了。
朝廷要平叛,必然要借助北府军和西府军的力量。
即便天师道不成,只要闹起来,朝廷无暇再顾及荆州。
那三千石粮草,是桓氏送给天师道的,助长他们的势力。
“大善,还有一事,你须谨记,江左唯一能与我桓家抗衡的是北府军,京口位于三吴咽喉,我家能否成事,关键在北府军,京口豪杰极多,尤以刘、檀、高三姓为最,多拉拢他们,还有那个我跟你提起过的刘裕。”
桓玄至今还对刘裕念念不忘。
“一寒门而已……”桓弘不以为然。
“你懂什么?我观此人,在樗蒲秤上输的倾家荡产而面不改色,此豪杰也!”
桓温当年仅以万余兵力西征成汉,朝野上下皆以为不可,唯独刘惔认为桓温擅长樗蒲,既然敢伐蜀,定有必胜把握,后果然成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