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王亚芹看着似乎早已有所预料的靳芳芳,缓缓平复了心头的不平,问道:“那现在该怎么办?”
《毒战》和《画皮Ⅱ》依旧在传统媒体、网络、自媒体、新媒体各个层面持续交锋,而双方为了占据舆论的上风,极为默契地采取了矩阵式营销,几乎都将广告投放到了每一个电影受众。
绝大多数观众看到“《画皮Ⅱ》,中国第一部3D中国式魔化大片。”之类的内容,很容易判断的出这是《画皮Ⅱ》的营销手段。
但这是上个世纪的营销手段。
矩阵式营销不仅仅在于全渠道覆盖,还在于让人防不胜防的“地图炮”营销模式,双方瞄准的也并非各自的坚定支持者。
无论对影片持有期待的粉丝、影迷,还是漠视甚至讨厌的一般电影消费者,双方都做到了精准的广告投放。
于本身就抱有支持、期待的受众,《毒战》和《画皮Ⅱ》为了稳固基本盘,基本上投入过半费用展开品牌营销。
而对于讨厌《画皮Ⅱ》、《毒战》本身,甚至讨厌二者铺天盖地营销模式的观众而言,则是投放诸如“《画皮Ⅱ》再添黑料,被指花钱买水军,给影评人上万红包。”、“《毒战》营销翻车,被知名大V发律师函警告。”等软性广告。
而对于持有中立观点甚至漠视的群体,则以“中国电影乱象何时休?”或者“中国电影工业化元年?”为标题,乃至于其他看上去完全不想干的内容进行推送,最终达成曲线营销的目的。
矩阵式营销模式之下,无论讨厌还是喜欢的消费者,都被裹挟着贡献“流量”,从而增加影片的关注度、讨论度。
一旦形成关注和讨论,前期品牌宣传的效果立刻就会展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