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徐容自身所言,现实主义,或者说作品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
相较于观众对于徐容的讨论,影视行当内部的轰动更加勐烈。
尽管从来没人低估徐容的影响力,但是直到今天,他们才意识到,徐容的影响力仍然被大大低估了。
其粉丝不仅仅包括尚未形成价值观的无知少男少女,其“艺术家”、“大师”等头衔,哪怕在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当中,也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拥趸。
鉴于网络上的巨大热度,无论传统影视资本还是新涌入的资本,都对徐容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过去两年以来,业界普遍认为韩赓是最有希望在商业价值上取代徐容的艺人,但直到今天业界才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徐容的商业价值并非源于持续不断的营销,而是他本身的强不可替代性,纵然没有徐容,业内也不可能有艺人能够顶上他的空缺,让社会各个群体对于“偶像”这种概念达成一致的认同。
尤其是精英群体,对于如同文盲一般的艺人,他们往往持有一种鄙视的态度。
“徐院,您来评评理,明明是十三绝,是不是得十三个人演?”
徐容的思绪再次被打断,他一直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人的动作、表情,和他们的心态对照,听到有人发问,他愣了一瞬,笑着道:“各位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实我在咱们这行只是个新人,实在不好评价。”
“徐院说话中肯!”
“哎,还是徐师叔公允。”
徐容仍旧轻笑着,他没打算掺和京剧圈狗屁倒灶的破事,但是考虑到今年大概率是他唯一一次上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