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回复了一句“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大众总是盲从!”。
出乎他的预料,小张同学回复了个“哦幼”的表情。
而面对网络上对徐容的污蔑,曾和徐容合作过《番号》的导演徐记周第一个跳了出来:“徐老师向来尊重导演的创作理念,绝不存在干涉导演创作的说法,我也非常期待能够和徐老师再次合作。”
在徐记周发文澄清之后,《毒战》导演杜其峰、《潜伏》导演姜伟、《黎明之前》、《媳妇的美好时代》导演刘疆、《雪豹》制片人张建等和徐容合作过导演、制片人也纷纷出发文澄清。
“噗。”
始终关注着舆论动态的靳芳芳看着杜其峰、刘疆、姜伟等人迅速发文澄清,刚抿了一口的孕妇奶差点没给喷出来,徐容喜欢对导演指手画脚的习惯,除了他自己不知道,已经成为业内外的普遍共识,也许唯一不同的就是他比他的前辈姜汶、本山更温和一些,但是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性格决定命运,徐容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一直默默无闻,也决定了他身后一旦缺乏强力资本的支持,跌落的速度会比他人更快,这几年他是影视行业的大势,大家都抬举着,一旦他开始走下坡路,立刻就会遭到整个行业的排挤,不仅资本,同行都未必待见他,这也是靳芳芳力主将工作室变更为公司的原因。
她迅速将这些业内外早已形成共识的旧闻翻过,浏览起专业影视评论人对《毒战》的评价。
和观众感性的喜恶不同,影视评论人更喜欢用“颠覆性突破”、“观看门槛”等词汇对《毒战》进行概括。
“一部三刷才能看懂的电影。”
“和《大明王朝1566》类似,《毒战》也有一定的观影门槛,蔡添明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