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赵长年走进家门,刚好马车出门,车上的人和跟车的人都满面笑容招呼:“长年,天热少上山啊,在家里多凉快凉快。”
“我们粮食差不多到明年的也有,你别再操劳了,没事多歇着。”
这是第二年,中岙村附近的山涧里干涸见底,石头上吹一口起来一阵灰尘。下面算是平原村落的下岙村等村子,也是河沟无水,一片干燥。
赵得林再次积极的分享经验,虽然没把深山里的山谷土地说出来,那地方要走两百里左右,出入老林子里也相当的危险,他们村里有赵长年,别的村没有。赵得林也不愿意再让赵长年帮别的村子找水和种地的地方,重担不能都压给赵长年一个人。
别的大队和村子也派人进山找水,在找不到的时候,赵长年再次分享赵家大院里的水源。
厢房里的堂屋里,正中间出现一个大洞,这原本是地窖入口。进去以后弯弯绕绕的往下数里路,笔直下垂高度在五百米左右,经过一个冰窖,这里有一道地下水源。
这应该是赵家大院挖地窖的时候,循着水声挖出来的,而不是先有地窖再人工操作出一道地下河。
沿着冰窖再往下,还可以走出弯绕的道路,笔直下垂高度差不多达到一千米,一直都有地下河相伴左右。
地窖里的路大约可以通过一辆大车,没有马和驴子下去的地方,都是人力拉车,四个人前面拉车,两个人后面推车,车上放着六个大缸,从地下水源一直拉推到地窖入口的下面。
差不多十个汉子用绳索拉出大缸,一口又是一口,放到每个村子的马车或人力拉的车辆上,放满一车就运回村里发水。
赵长年家里又开始发水,从早到晚的不关院门,方便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